“分”出绿色新生活
——长沙县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纪实
11月18日,“2020年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长沙县连续14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沈裕谋代表长沙县在论坛上作《在星沙,都挺好!》主旨演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这份幸福,来自有质效、有温度的“两有”发展,来自城市环境的大幅改善;这份幸福,离不开长沙县城管局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实施垃圾分类,让星沙的环境更美更宜居,让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周小雷 沈建民 王 茜 王璟莱
11月2日,蓝屋管理员指导居民使用长沙县垃圾分类预约回收系统。
在长沙县,垃圾分类不仅是大多数居民自觉的“举手之劳”,还成为政府、企业、个人全链条参与的“系统工程”。
党建+“五零”社区建设的自治共治和“三网融合”的智治善治,长沙县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为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的生动缩影。
前端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蓝牙电子秤实时上传数据。
行走在星沙大地,“垃圾随手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星沙城区每天产生约1000吨垃圾,大多数都成为了可循环利用的“城市矿产”。
每天一大早,湘龙街道湘瑞社区环保志愿者梁细保都会固定检查小区的垃圾桶,把投错地方的垃圾重新归类投放。“现在投错的现象比以前少多了,大家都学会垃圾分类了。”他感慨道。
早在2017年,湘瑞社区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工作。盘点近三年来的“成绩单”,湘瑞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娟的心愿——“让倒垃圾不再是个难事”实现了:小区垃圾量从每天18车降到12车;居民知晓率提高到100%;居民参与率提高到99%以上。“减少的6车垃圾,主要是可回收垃圾,都进小蓝屋变废为宝了。”谈及此事,冯娟喜笑颜开。
长沙县城乡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作业车辆将拆解后的大件垃圾运往机器中破碎。
除了大量的宣传、调查、动员工作,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环保志愿者们还联手制定了垃圾分类督查、记录和巡查计划,帮助居民手把手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长沙县城乡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长沙县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局长沈建民说。
在县城管局机关大院内,设有一个四分类收集驿站和一个智能回收分类驿站。手机扫二维码,垃圾箱盖自动打开,将垃圾投入后,系统自动称重随后获得相应积分。作为长沙县首先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党政机关试点单位之一,县城管局已实现干部职工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100%。
不仅是城市小区和党政机关,垃圾分类理念已深入长沙县农村。目前,长沙县已探索建立农户“三分法”“四不入桶”“五点分类减量办法”,推进源头干湿分离、就地分类减量。农村地区147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村。九木村、金鼎山村等多个村获评省级卫生村、环境卫生五星级乡村。
长沙县城乡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作业车辆将园林垃圾运往机器中破碎。
在星沙街道,小区组织居民观看垃圾分类宣传片,举办各类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居民踊跃参与其中;湘龙街道辖区内有城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及中南地区最大的汽车销售及配件市场,街道调研厘清居民需求后,就近建设了厨余垃圾处理站及集汽车配件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收运中心;为保证前端分类实效,长沙县率先全市组建“桶边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社区党员、热心市民、志愿者等组成,将对市民投放垃圾进行现场引导,纠正不规范的投放行为……
百姓的事情百姓做主,吸引更多市民献计献策,引导居民酝酿形成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议题,如垃圾投放点的选址、投放点开放时间等,推动垃圾分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给长沙县面貌和生态环境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今年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长沙县(城乡)可回收物回收量9800余吨,同比增长32.14%;有害垃圾分出量90余吨,同比增长13.63%;厨余垃圾收运量2.1万余吨,占垃圾总量的比例达到9.79%,连续3个月在全市排名第1。“三提一降”工作取得了成倍提升的实效。
荣誉与数据的背后,是居民的群策群力参与;所有的改变,都反映了长沙县在推动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上以人为本的初衷。
中端 “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长效常态
可回收物“小蓝屋”。
10月28日,家住长沙县湘龙街道三一街区的李娭毑将一袋废纸盒和塑料瓶送到楼下的“小蓝屋”,十分熟练地打开手机进入“一起分类”公众号,顺利完成积分,“我现在有100多分了,积分能兑换小礼品,我打算多积累点一起兑。”
“小蓝屋”是长沙县2018年“垃圾分类试点年”的一项创新举措。长沙县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张栋材介绍,自前年来,长沙县以大数据平台为线上支撑,建设“三网融合”蓝色体系,以“蓝箱”分散收集、“蓝屋”片区集中、“蓝鲸”区域运输、“蓝岛”分拣加工为载体,以物联网设备为辅助,利用自建的共享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云平台系统,通过用户绿色账户系统、蓝屋管理系统、收运管理系统、分拣处置管理系统等,促成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的“三网融合”,逐步建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星沙模式”。
有了这个蓝色平台后,就能清楚掌握每个小区的垃圾量;通过智慧平台大数据分析,能适时调整各区域的人、车、物,并及时了解人员到岗、车辆轨迹等情况。
据悉,2019年至今,长沙县(城乡)累计开通“小蓝屋”339个,已回收处置可回收物2万余吨,无害化处置有害垃圾170余吨。与此同时,今年长沙县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区楼盘小区、党政机关等已建设122个统一标准的大件垃圾投放点,各镇已建设23个统一标准的大件垃圾投放点,今年已收运大件垃圾6300余吨。
在星沙街道垃圾收运站,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将绿色的专用垃圾桶卸下后,机械臂将垃圾桶缓缓升起,倒入箱体进行压缩处理,箱门同时关闭,防止异味溢出。
“现在我们每天清运厨余垃圾500桶左右。”玉诚环境长沙县负责人杨年红介绍,为解决厨余垃圾运输中气味扰民等各类问题,各运输车将每天进行两次清洗,将垃圾桶运至消、杀密闭式洗桶车间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再将桶放置到各处暂存点,以桶换桶。
“经过试运行后,已拟定8条收运线路,共有356个厨余垃圾中转(暂存)点。”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唐艳灵介绍。
工人们在长沙县可回收物“蓝岛”对回收的衣服进行分类处理。
星沙街道金甲坪社区凤凰城二期常住人口约一万余人,去年9月开始,率先全县打造生活垃圾四分类投放系统,规范大件、建筑、园林、厨余垃圾分类暂存、收集、处置体系。
“在金甲坪社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社区书记杨星介绍,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单元电梯播放视频、公共区域播放音频,构建立体宣传模式。“我们还有7名管家与7名志愿者组成的‘敲门行动’队伍,每天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入户宣传。”
这几年来,居民陈阿姨好几次为处理大件废旧犯愁。之前她把旧家具放在小区垃圾桶旁,不仅被邻居投诉,物业也提醒大件垃圾不能丢弃在小区,让她颇为尴尬。从“敲门行动”的宣传中,她得知了小区建了大件垃圾投放点和建筑垃圾投放点。“再有大件垃圾可就不必担心了。”
投放点管理员黄红军每天都会巡视,看见大件垃圾就拿出手机,进入一起分类公众号后,进行网上预约,“3个工作日内专业公司将上门回收运送到大件垃圾处理站。”黄红军说。
长沙县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员正在凤凰城倚云府小区指导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源源不断的“高科技”,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了多样化资源,也初步促进垃圾分类产业规模化,效益化。
终端 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10月29日,在长沙县大件垃圾处理中心,随着操作员鼠标一键点击,沙发、家具、门窗等废旧物通过传输带缓缓送到大件物品处理系统中,瞬间变成碎渣……
该处置中心分为设备区、分类贮存区、加工利用区、大件垃圾展示区等区域,能完成全县范围内居民大件垃圾的拆解分拣、分类贮存、加工再利用等工作。大件垃圾进入处置中心后,进入破碎分选环节,大件垃圾经过挑选、拆卸、分类,分成木质类、塑料类、布料类、玻璃类和金属类,分类存储、分类利用。全系统采用全封闭设计,全自动化运行,脉冲除尘,可保证现场整洁卫生,安全高效。
项目经理唐君良告诉笔者,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接收床架、沙发等大件器具垃圾。“第一步都是采用人工拆解,这样可以做到精准处置。”工人们对沙发、席梦思等大件垃圾进行人工拆卸,沙发中的海绵、金属等可以回收利用,皮革和布做无害处置。
园林垃圾和木料碎片经过脱水、压缩制成生物质燃料棒,集中送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造粒可作为清洁燃料使用。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物资可以得到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
据介绍,长沙县城乡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300吨/天,目前日处理垃圾近50吨,“我们这个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处于‘吃不饱’状态。不仅能够匹配垃圾产生量,还能为今后留足‘余量’。”唐君良说。据悉,2019年至今已资源化处置大件垃圾7500余吨。
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经过破碎、压缩制成生物质燃料棒。
可回收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在蓝岛,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对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织物等进行二次分拣,通过分拣打包后运送至公司合作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再利用。比如旧衣服打包的原料可以做成无纺布、地毯以及蔬菜大棚等等物件,塑料瓶再回收利用之后也可以做成新衣服,废纸也可以重新做成书本。
长沙县泉塘街道星港社区居民陈利芳,将自己收集的15节废弃5号电池送到“小蓝屋”,获得的积分可以让她换购3节崭新的电池。“我们回收的电池和灯泡将集中储存,由专业公司统一无害化处置,提取有用元素。”长沙小蓝屋管理员介绍。目前,长沙县(城乡)有害垃圾无害化收集率达到100%。
其他垃圾怎么办呢?在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对收运来的其他垃圾进行除臭压缩处理后,直接运输到长沙市集中处置点,餐饮门店餐厨垃圾由联合餐厨进行集中资源化处理,同时在城区最大的农贸市场——水渡河市场、路口镇、春华镇、金井镇建设并运行了4处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置设施,试行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
长沙县厨余垃圾清运车在楚天世纪城西苑进行“以桶换桶”工作。(本版图片均由范远志 摄)
从居民家源头分类到最终在垃圾处理工厂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长沙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形成严密闭环,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大事件
1.党政机关强制分类示范先行。 2018年5月8日,长沙县城市管理局举行局机关内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启动仪式,率先在长沙县党政机关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 2018年6月14日,长沙县举办“小手大手齐动手 垃圾分类记心头”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3.大件垃圾统一运输、处理。 2019年7月,城区大件垃圾实现统一运输和资源化处理,同年8月,农村大件垃圾实现统一运输和资源化处理。
4.厨余垃圾统一运输、处理。 2019年8月在部分社区启动城区厨余垃圾收运试点工作;2020年4月底正式启动城区厨余垃圾收运全覆盖项目。
5.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统一运输、处理。 2018年重点选取2个社区试点建设可回收物“三网融合”蓝色体系;2019年在星沙、泉塘街道铺开“小蓝屋”建设工作;2020年5月18日,城区可回收物蓝色体系全面运营。
6. 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数字化考核。 2019年12月,组织70名数字化采集员开展长沙县垃圾分类督导员业务培训,城区所有楼盘小区、公共机构、学校、医院的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数字化考核。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