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教插画,这么严重的问题,出版10年后才突然被翻出来?
10年前编写的时候,就不是问题吗?这样的插画怎么会被选中?怎么过审的?
10年中间,没有人提出反对声音吗?为什么10年中间多次遭疑问,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突然爆发了?
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在10年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到今天爆发,导致目前的社会舆论对这件事儿这么大的反响?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鲤叔做了如下思考。
文章长,喜欢深思的读者看。
首先,10年中间,没有反对声音吗?
一)10年间,疑问和反对声音,时而有之,但是一直都没发酵
有家长多次给出版社、教育部门留言、写信,反应教材插画的问题。
但,反对的人少,力量单薄,声音微弱,都很快消失在每日的社会嘈杂中。没有引起反响。
也有老师,说拿到教材,觉得真丑,但是更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压力,没有去对插画的问题花精力向上反馈质疑。
我觉得这个说法最合适,就是,反对意见一直“没有发酵”。
不是没有反对声音,是每次都像平静水面的一星点涟漪,很快散去,趋于平静。并没有形成波浪。
说穿了,没有发酵的社会意识环境。
那为什么这次发酵了,是什么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二)本质是自主文化意识有觉醒,也觉察到外来、侵略性不良文化的发酵
10年中,我们自主审美提升,自主文化意识醒悟。觉察到外来文化的侵略性,民族文化的自信满满。
牵涉到互为关联的好几方面,鲤叔展开一下:
首先,经济发展带来了文化自信大环境的改善。
过去20年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富民足,带来的国内文化生活的繁荣,支撑了民族文化自信的逐渐恢复。是文化自信大环境的逐步改善。
说白了,没钱,穷的时候,哪有自信?觉得富裕的国外,什么都好,文化都先进(比如两性观念),文化符号(比如星条旗)都高大上。
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物质富足,国内国外的文娱影视产品、奢侈品,都见过很多之后,整个社会的民族自主审美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所谓有钱了,见多识广了,有的以前觉得高大上的国外的文化东西、奢侈产品,买了,付了高价格,发觉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
甚至觉得不值、不实惠,发现怪诞,感觉被割了文化韭菜,都是经常存在的。
见多了,就不稀奇了嘛。
反而发现国外文化很多不怎么样的地方(比如混乱、开发的性别认同和两性观念),甚至产生鄙视(所谓大片、电影大奖、昂贵的看不懂的怪诞艺术品),觉得有些地方明显不如中国传统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少其实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如书法的复苏,比如李宁的国风服装的流行,比如国服、古筝等传统乐器、国学等的回暖。
说白了,20、30年迅猛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带来了:1)民资文化意识复苏,2)民族文化自信提升,3)传统文化复苏,4)对侵略性、不良外来文化的警觉和反感。
物质基础(富裕)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意识)。社会富裕了,有闲钱了,有意愿消费文化产品了,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复苏。
复苏了,有钱了,买得起了,消费多了,就有了自信,眼光也毒辣起来了。
就能看出不好、不足的地方,甚至背后的不良寓意(比如迪奥、三只松鼠的眯眯眼风格)、和侵略性(比如小学课本插画有美国星条旗、教辅材料封面有日本二战零式飞机图像等)。
不要小瞧,侵略性就是洗脑,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对儿童就开始的文化洗脑。
洗了脑的儿童,就会觉得国外的文化标志,比如星条旗、小日本的“红太阳”标志好看、酷、高大上。甚至会接受美化战争、侵略的解释。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10年前出版的教材,10年中间都没有被质疑“扳倒”,现在突然翻车。
因为10年中间,是文化意识的复苏;是反对意见的发酵、酝酿。
到今天,是完爆,是民族文化意识对舶来品、侵略性文化符号的坚决反对,和对任何粉饰、辩解的完爆。
那么,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有待反思: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育部委托全国少年儿童的教材制定,这样的核心机构,理应是保持又红又专的,是最不该在民族文化意识的防守时期,沦陷的著名、老牌、官办机构。
为什么,这些插画10年前可以过审,10年前就不是问题吗?
鲤叔觉得,这里反映了一个更深的问题:
三)10几、20年前,正好教材改版时,文化缺乏自信,传统文化自我否定,崇洋媚外有一点严重,设计者和审核者都选择了崇尚西方的服饰、文化元素和儿童行为方式
是时代的不幸和误入歧途。
鲤叔猜测,10几年前,正是传统文化弱势,文化自信孱弱的比较严重的时候。
美国和西方的电影、艺术正当强势,戛纳电影节、好莱坞、迪士尼、奥斯卡、格莱美,好像得奖的都是好作品,能拿到奖的中国作品才是被世界主流文化认可的,才是开放、自由、高尚、充满艺术感的。
现在看起来觉得民族、亲切、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传统插画(如下图),在那个时代,被觉得土、落后。
而美国文化和文化符号,被认为是时尚、开放、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造成国内文化艺术产品,刻意地抛弃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刻意地迎合西方内容和元素。
比如这几个方面:两性观念、解放、早熟的不避讳,包括对男性器官的刻画、女孩兔女郎、纹身;夸张的儿童行为刻画,而鄙弃传统文化的内敛、含蓄,包括男孩女孩的打闹、背后袭胸、掀裙子;还有崇洋的西方文化符号,星条旗、美式飞行员服、服装的英文LOGO等。
更离谱的是,同一个插画作者,同样是教材,同一个时期,插画中中国小孩的丑,和外国小孩的浓眉大眼、一点都不丑,非常反差。
不由得让你沉思,不是插画作者水平问题啊,能把孩子画得浓眉大眼的漂亮,为什么刻意把中国小孩画成这么丑,而且明知给小孩做教材呢?
鲤叔觉得,是民族、种族审美观的扭曲,在这里起了总要的作用。以及民族文化对比洋文化的价值观扭曲,起了主要作用。
(见下图:同一个作者吴勇工作室,英文教材中的外国小孩形象。)
(作为对比,如下图,同一个吴勇工作室,中国小孩的秃头、吐着舌头、怪怪的眼睛。
这么对比起来,我觉得全网对吴勇等插画作者的声讨,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这反应了作者心中的观念,西方小孩金发碧眼、浓眉大眼,中国小孩憨憨、眼神怪怪、土里土气,而且中国小孩应该穿上有美国国旗元素的衣服,才是洋气。
结论,鲤叔觉得,之所10年前教材定稿时,能选择这样的插画、能过审,是因为10年前、人教教材改版时,正当民族文化弱势,西方文化的崇拜正当巅峰时。
那时候的设计界“顶流”,有着相当的文化发言权(包括对插画过审的影响力),他们觉得西方艺术内容和元素,更现代、更开放、更正确,为人教教材设计了这样一套插画,人教也就被带上了歧途。
传统文化的弱势时期,西方文化的国内倡导者的推动,造成10年前的过审、选择。
这个歧途一上,就是10几年。知道最近的拨乱反正。
那,这就引出另一个深刻问题:谁是这些设计界的“顶流”、西方侵略性文化的国内倡导者?他们怎么是怎样的一个圈子?怎么形成的?
就是我的下一个结论点,揭开顶流文化买办群体的身份,和怎么形成的?
四)顶流文化买办群体的身份,和怎么形成群体的?
先用大白话解释下买办。简单讲,买办就是外国人的中国买卖代办人;外部资本、势力的国内操盘手、代理人。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买办是不希望国内好,而希望国外资本、产品、价值观占上风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他们自身更值钱、更能赚钱的基础。
举个例子,民国时,民族纺纱工业很弱,艰难发展。国外的纺纱工业强,对国内倾销。
民族纺纱发展不起来,就得用粮食、宝贵的资源,廉价地变成外汇去换取纺纱这种低级工业品,对国家极为不利。
但是外国纺纱的买办,虽然是中国人,不管这些。
只有民族工业崩溃,外国纺纱大卖,他们作为买办,生意才最好,才能赚最多的钱。
所以他们的屁股,是坐在外国人那一边的,是坐在洋老板那一边的,挟洋自肥。
那文化买办呢,很简单,就是代表外部文化和资本实力,推崇洋文化,贬低和打击传统文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一批人,可能10几、20年前,国内比较穷,文娱产业不发达,学文艺的就也很穷、赚不到钱。
于是一批人,或者拿到外国的奖学金、或者去国外自费留学,在国外的文化生态中,找到了养家糊口的经济位置。
10几年前,国外经济发达地区,文娱的生存空间比国内好很多。
或者人没有出国,一直在国内,但是费劲地参加国外的文化评比、拿奖,或者拿到国外的基金的资助,总之都是国外的钱为基础的外部文化和资本势力的认可。
总之,都是拿国外的钱,靠外部资金吃饭的,所以他们天然成了外部文化势力的买办。
不奇怪,在那个时代,挣得大概比不做买办多,而且好像不做买办,也没有更好的从挣钱角度考虑的选择。
于是,总结一下,文化买办的形成很简单。中国比较穷,文娱经济不发达,文艺人员推行传统文化挣不到钱。
反而是迎合西方、做西方文化的买办,过得既显得高大上、又赚得更多。
很不幸的是,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群体,包含了很多文化界的精英。
比如工艺美术界的顶流,中央美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美院。(真是玷污了清华的名头。)
人教教材的插画作者,吴勇,是中央美院的,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的扶持。 这些国外基金,不是纯粹来做善事的,都是带有文化目的的。
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据说,就在国内试图推行LGBT(同性、双性、变性人)的儿童教育,以开放、民主、自由等名头。
你觉得这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吗?你觉得这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吗,想宣传的吗?
你觉得这对我们的社会幸福,有帮助吗?还是有害?
那么之前的清华美院毕业设计眯眯眼模特事件,是清华美院。
迪奥辱华的作者陈漫,是中央美院(后变清华美院)毕业。
是不是突然觉得很奇怪,辱华的事情,怎么不少都跟中央美院(现在并入清华,成为清华美院)扯上了?
鲤叔的观点,10几年前,传统文化孱弱的时候,顶流的中国美术界知识分子,尤其以中央美院为首,大量地从西方获得奖学金、赞助、认可、和真金白银的设计业务。
这帮当时的创作、设计界顶流,很多都多多少少形成了文化买办意识、和文化买办角色。
就这么回事儿,就这么简单。
那么,那个时代,国内文娱产业不发达,国外资本在国内都有更高的发言权,需要买办作为代理人。
现在,经济发达了,社会有了文化自主的意识,需要文化作品符合我们自己的审美观和想法。
这时候,这些买办和买办作品,就突然显得很突兀,一下子就都翻车了。
大快人心!
暂无评论内容